案件类别:女主播诈骗案件
检索主题词:网络诈骗、主播诈骗
承办律师:湘军麓和律师事务所易姿、蒋凤鸣律师
随着交友软件、线上相亲、直播等网络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网络上寻找心仪对象,与他们线上沟通交流,进一步发展婚恋关系。然而,网络世界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隐藏着诸多危险。“骗感情可以,骗钱不行!”这句玩笑话背后,网络交友类诈骗却在真实上演。你满心以为在茫茫网络世界邂逅了“真爱”,殊不知自己早已沦为不法分子的“盘中餐”。
本案中,被害人因陷入主播精心设计的“情感圈套”,三个月内被骗61.99万元。案件初期因证据不足多次立案失败,湘军麓和律师事务所易姿律师、蒋凤鸣律师通过深入挖掘聊天话术、总结话术一致性,与被害人一起联动多名受害者取证,推动案件成功立案,最终让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处,为委托人挽回部分损失。
2022年9月,委托人乌某通过相亲平台结识主播章某,随后主播章某将委托人乌某引流至“某贝”平台观看直播。其后直至12月底,主播章某与运营人员配合,用话术刻意与乌某搞暧昧,虚构恋爱关系,并多次以“直播任务未完成”“身体不适”“返利分红”等话术诱骗乌某在其直播平台“某贝”充值打赏。三个月内,乌某累计充值61.99万元,其中部分资金为网贷借款。后章某以各种借口拖延返利,仅退还5万元。乌某察觉被骗后多次报案,但因证据不足未能立案。
本案为典型“杀猪盘”式网络诈骗,犯罪团伙通过主播虚构人设、运营团队配合话术、平台分赃等模式实施诈骗,隐蔽性强。初期仅有的证据为聊天记录与打赏流水,难以证明章某的非法占有目的,公安机关多次以“民事纠纷”为由不予立案。
新型犯罪行为隐蔽性强:被告人利用恋爱关系诈骗,先交友再以“感情诱导”与“直播打赏”结合的方式将诈骗行为包装成自愿消费,犯罪行为存在很强的隐蔽性。
直接证据缺失:初期仅有聊天记录与直播间刷礼物支付流水,缺乏章某诈骗的实质性证据,无法直接锁定犯罪链条。
一、重构犯罪逻辑
分析聊天记录,通过多名受害者的聊天记录归纳、总结关键诱骗话术,如以“共享分成”为诱饵引导委托人不断加码刷礼物,但以“外婆生病需要钱治病”等同一理由不兑现各个受害者的分红承诺。甚至诱导受害人申请网贷,逃避返还骗取的财物等,证明章某自始无履行承诺的意图。
二、多维度取证
1、为委托人乌某赴贵阳实地调查提供协助,通过卧底潜入主播章某公司内部收集关键证据,查明章某真实身份及其与公司的关联。
2、协助乌某通过网搜等方式联动其他受害者,收集同类诈骗案证词,证明章某团伙针对不特定男性实施系统性诈骗。
2023年8月,某公安分局立案侦查。被告人章某主动投案,2024年2月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罚金3万元,并追缴违法所得13.2万元返还给委托人乌某。
案件侦查期间,该案同时受到媒体关注,并在案件侦破后通过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自2025年2月起湖南经视通过“经视大调查”新闻栏目及621万+粉丝的抖音官方账号持续曝光,形成社会关注与舆论压力,既助力司法机关重视案件侦办,又警示公众识破直播诈骗陷阱。
利用网络直播和网络感情进行诈骗是近些年来犯罪分子常用的诈骗手段,犯罪分子运用各种巧妙高超的话术技巧,利用受害人的同情心和陷入“爱情”不顾一切的心理进行财物诈骗。由于此类犯罪在刑事立案上必须符合诈骗罪的构罪要件,证据搜集困难,不好认定。许多犯罪分子利用这点,巧妙地把刑事案件定义为普通的民事纠纷进行辩解,逃避法律责任。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本案中面对仅有聊天记录和支付凭证的困境,易姿律师从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切入,指导委托人整理关键话术、深挖主播公司运营模式,并联系其他受害者协同举证。通过卧底取证、固定公司分成协议等,形成完整证据链条,最终推动刑事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