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百年党史】第十一讲:
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为推动律所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我所微信公众号特开设视听专栏《诵读百年党史》,通过接力诵读《中国共产党简史》,为大家讲述党史故事、诵读红色经典,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展示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让理想照进现实,以实干献礼祖国百年华诞!
本期由湘军麓和所合伙人熊阳勤律师为大家诵读《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诵读者介绍
湘军麓和律师事务所
熊阳勤律师
湘军麓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熊阳勤律师,中共党员,现任湖南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湖南省行政法律事务专业专委会委员、长沙市政府法律顾问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长沙市行政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沙市涉访涉诉律师人才库成员、长沙市芙蓉区政府采购评标专家库成员、长沙市首届青年律师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湖南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律师分会公益律师、长沙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长沙市芙蓉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
分别获2016年长沙市律师行业优秀党务工作者和2017年优秀党员律师荣誉称号。
制定一部切实可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中期计划,是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工业化主体任务的重要步骤。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党领导各族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使中国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毛泽东早就讲过:“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但是到1952年,我国工业化的起步点,仍然是很低的。现代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占43.1%,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只占35.5%。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这样的新兴独立国家。1954年,毛泽东有一段给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特别是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同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较量,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状况的要求显得尤为紧迫。考虑上述实际情况,党中央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要求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重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
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条件下,中国实现工业化,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才能加快推进国家工业化,真正赢得经济上的独立。
为准备进行有计划经济建设,我国从1951年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较好地处理了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几个重大关系,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同时不放松农业、轻工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科学进行工业布局,改变我国工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状况;根据我国国力,积极稳妥确定工业、农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把发展生产同改善人民生活恰当地结合起来;既要争取外援,同时又强调自力更生,国家建设应以国内力量为主。这些对于后来我国经济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956年7月,中国第一批国产汽车—“解放”牌载重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
从1953年开始,经济建设工作有计划地在全国展开。全国城乡迅速形成参加和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热烈氛围,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对工业化的无限憧憬,激发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从未有过的劳动热情。“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这种充满时代精神的号召,生动反映了工业化目标所激发的建设热情。新中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工业建设战线喜报频传。1953年12月,宝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栋铁炉举行开工生产典礼。包头、武汉的大型钢铁企业先后开始施工。限额以上的较大项目,平均每天都有一个开工或竣工。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旧中国重工业过分落后的面貌和不合理布局大大改观。五年间工业生产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新中国迅速从废墟上站起,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